×

琳琳小公主小铃铛 小玲公主动画片

瓜妹 瓜妹 发表于2023-10-24 22:50:09 浏览27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离过年还远,但我却被一个80年前美国人画老北京新年庙会的绘本感动得一塌糊涂。这个美国人的名字叫托马斯·汉德福思,如果还活着,今年刚好120岁。这本书的名字叫《美丽》,一出版就引发了英语国家读者的关注,并获得了第二届凯迪克童书大奖的金奖。但凡是家长或关注儿童阅读的人都知道这个奖的分量,这个美国最权威的绘本将相当于全世界童书界的奥斯卡。

  《美丽》讲了一个名叫“美丽”的北京小姑娘在除夕这一天进城赶庙会的有趣故事。托马斯为什么会画一个中国小女孩过新年的故事琳琳小公主小铃铛?小美丽跟托马斯是什么关系?在那个资讯远不如现在发达的时代,美国读者为什么会那么喜爱小美丽?甚至很关心她后来的命运?这本书已经影响了几代人,但关于一些问题的答案却也跟着错了几代人。我们对这位奉献了优秀作品的画家所知甚少,琳琳小公主小铃铛他对北京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对他所描绘的老北京既熟悉又陌生。

  

  《美丽的北京我的家》附赠《美丽》绘本

  以往已经出版的《美丽》在介绍作者时提到“他在中国期间,有缘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并取名叫美丽。这本《美丽的新年》正是以他的养女为原型创作的”。实际上,托马斯虽然一生未婚,但小美丽根本不是他的养女,收养小美丽的另有其人,这个人不仅跟托马斯关系密切,而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美国女性——海伦·伯顿。这要从1922年说起。

  

《美丽》绘本作者、

画家托马斯·汉德福思笔下的海伦·伯顿

  1922年,海伦在北京饭店301房间开了一家礼品店,取名“驼铃店”,专营面向外国游客的中国礼品、艺术品、古董、家具。她的生意做得很大,不仅发展到美国各地,还发展到巴黎、柏林、莫斯科、马尼拉,甚至游轮上都有她的“驼铃专营店”。她在北京的店铺是外国游客来京必到之地,她本人也与胡适、萧伯纳、赛珍珠等等文化名人有过交往。

  

  海伦有一本华丽的签名簿,重大十多磅。里面有上千人的签名、留言,包括胡适、萧伯纳等历史文化名人

  终身未婚的海伦在中国收养了四个孩子,其中最小的那一个就是小美丽。

  

海伦和四个中国女儿,她右手边最小的即是美丽

  1922年,托马斯在干什么呢?那时候他正在欧洲著名的艺术院校巴黎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巴黎艺术界很快注意到他,1922年,托马斯的作品出现在巴黎春季年度绘画和版画艺术展上。这是艺术节非常重要的展览。1922年底,甚至在他本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美国曼荷莲学院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的个人作品展。1922年,他创作的《牧羊女》)《旋转的木马》等很多版画被收藏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其他城市博物馆。

  

《牧羊女》仅用简单多变的线条就体现出原野之美

  

《旋转的木马》以错综复杂的首发体现出旋转的感觉

  海伦和托马斯的交集在北京,在小美丽。1930年,从小喜欢东方文化又有绘画天赋的托马斯获得了古根海姆基金会的奖学金,这个基金会直到今天每年仍为世界各地各个领域有才华的年轻人颁奖。获得这个奖学金意味着莫大的荣誉,有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先后获得过该项奖学金。这笔奖学金用于资助他到亚洲去,到东方去。东方之旅的第一站是日本,但他并不喜欢日本严谨、完美、人为的规范,“将大自然束缚其中,实在没有意思。”他来到中国,来到北京。

  一到北京城脚下,托马斯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北京“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可托马斯偏偏就爱它,北京雨天泥泞的道路在他看来就是流淌的“巧克力”。

  

  老北京前门三头桥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除了北京之外还想要生活在别的地方。这座城市散发出来的安静与平和的气质充斥于天地之间,她以特有的生活方式传递着精神和理性的力量。在效率和秩序进入中国的时候,希望浪漫、平和还有中国古老的美丽会永远传递下去,所有爱上中国的人都会感受到她的美丽。”对托马斯来说,这个他爱的北京是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上帝的故乡”。

  

  杂技托举

  

  在绘本《美丽》中也有类似的画面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有自己的生活圈,东交民巷那高高的使馆区是他们云集的地方。但托马斯更愿意跟老北京的底层百姓大交道。他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佣人、车夫、道士、耍杂技的、小商小贩。他在王府井附近的甘雨胡同14号买了一个前清贵族大院,住了下来。他说的英语字母,佣人一个也听不懂,但他们却能准确把握他的需求。托马斯从中国人身上看到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生活态度,一种什么都没有但仍然很快乐的“精神的生活,孩童般的生活”。

  

托马斯和他的动物伙伴们

  托马斯也不可避免地知道在京城外国人圈子里大名鼎鼎的海伦·伯顿。海伦甚至还曾组织过一次到长城和承德避暑山庄的集体出游,那一次,不爱出门的托马斯也玩儿得很尽兴。

  

琳琳小公主小铃铛 小玲公主动画片

托马斯和海伦一行出游

  在京城生活的几年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百姓让托马斯着迷。他走街串巷寻找模特,把人物素材的“目标”锁定在民间。

  

  托马斯1934年绘《大刀》,藏于美国塔科马市图书馆

  

  托马斯1933年创作的版画《爷爷》,写意透出逼人的真实

  托马斯的宅子里有个砖铺的大庭院,京城的民间艺人常到这里为托马斯当模特。院子里常常像是马戏班子在轮流演出,剑舞、高跷、杂耍、木偶戏接连上场,还有弓箭手、摔跤手、魔术师,甚至说书人出现。更夸张的是还有驴、蒙古马和骆驼这样的动物来他家“做客”。冬天无法在室外作画,他就把人和动物都请进大堂——可以想象他的房子到底有多大!

  

  为了赢得模特的信任和合作,托马斯除了请他们喝茶,还常模仿卓别林走路,或者做些滑稽的表演逗他们开心。他想将这些朋友都聚集在一起,画进一本儿童 里,却困惑于不知道由谁来担任书中的主人公。

  这时候,他遇见了卜美丽。小美丽的养母海伦彼时正好回国了,她把美丽寄放在了园丁家。就是托马斯在回忆时提到的“有一天我路过一条狭窄的胡同,发现一个小女孩正躲在大门后盯着我看。女孩儿的目光吸引了我,她就是美丽。跟随着她,我来到一个贫穷的园丁家,她就住在这儿。”

  

可爱又有主见的小美丽

  让美丽寄住在园丁家是海伦的有意安排,那时候海伦深信自己和女儿们将会永远住在北京,因此孩子们的根一定要深深地扎在北京。除了不娇生惯养,她还希望孩子能增强免疫力,熟悉京城百姓的生活。

  托马斯遇到卜美丽后,常常去看她。园丁住在一条很窄的胡同里,美丽每次都站在灰色的大门槛上等他,门槛后面总是露出她那只肮脏的小鸭和一只白色小狗的脑袋。卜美丽的朋友和家人都成了托马斯的聊天对象,车夫的老婆、打更的、卖菜的,无论是谁,只要他们有空,托马斯都会跟他们聊一聊。美丽是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运煤的伙计来了,借停下卸煤的空档,美丽就去跟拉煤的骆驼说说话,要不就对自己的丑小鸭嘀咕几句。“她是个生存能力极强的女孩儿,那时她只有四五岁,却能把人际关系都处理得很妥当。”《美丽的北京我的家》作者李亢美在书中写道。在托马斯的工作室,卜美丽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

  

琳琳小公主小铃铛 小玲公主动画片

小美丽

  小美丽完全不需要启发,一个人就能把整个工作室的气氛掌控下来。她还带来了自己的小伙们来当模特。《美丽》一书中的三宇就是她的好朋友,他是一个人力车夫的儿子。魅力四射的美丽,就这样把托马斯的许多朋友从故事中“挤了出去”。她圆圆的脸庞,如她的名字一样,美丽可爱。

  可托马斯花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一个满意的“母亲”的角色。终于有一天,他的伙计领来一位刚从乡下进京找活干的妇女,她的形象非常合适。她最终成了我们在书中看到的那位慈祥可爱的母亲。

  

母女俩

  书中出现在桥下的老道士是托马斯偶然在一个城门前遇到的。这位“超俗的仙人”拿着托马斯给他的地址却找不到托马斯的家门,直到第二天才“赴约”,并且完全不按约定的时间。不过能让一个外国人为自己画像,这让“仙人”高兴得像个孩子。

  

  老道士

  罗斯福总统的儿子西奥多·罗斯福看过《美丽》后激动不已。他当时是美国运通公司的董事长,借用这本书在美国国内做宣传,救济了不少中国儿童。

  在北京的老外们,无论是“中国通”,还是“北京迷”,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仿佛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美丽”,他们像主人一样热情地向别人介绍这座城市,恨不得即刻送你上船,到北京去亲眼看看,把自身的“美丽”释放出来。

  这本80年前的凯迪克金奖童书是托马斯积累了五六年素材画出来的,在不断拖延之后,画稿和文字终于在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几天以后从北京寄出了。画稿在去往美国的途中走了四个月,在混乱的时局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将它们毁掉。然而幸运的是,它们最终到达了出版商的手中。

  《美丽》获奖以后,一封寄自英国的读者来信辗转到达托马斯手中。上面写着:亲爱的马克:我很喜欢美丽。请你在这一个故事里把她写成真正的公主。

  《美丽》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引发小读者们的共鸣,最根本的原因是托马斯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写成了故事:“《美丽》中有我,因为我曾生活在这个故事里。”托马斯这样说。赤子般的童真没有国界,它有足够的力量超越年龄和时空,这也是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的原因。

  自北京转印度回到美国后,托马斯还出版了一本《遥远的草甸子》,这本书是根据他在印度生活期间获得的灵感而创作的,但是没有获得《美丽》那么大的反响。他一生创作出版的儿童书就这两本,《美丽》是他绘本创作的巅峰。除了《遥远的草甸子》,托马斯回国后所有的创作都与中国有关。往日的京城生活始终浸透在托马斯的生命和故事里。

  托马斯创作《美丽》时已经40岁,1948年7月,又一次有了创作冲动的托马斯却突然病逝,年仅51岁。

  而关于《美丽》背后的故事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原来,这本《美丽的北京我的家》作者李亢美女士的婆婆就是曾被海伦收养的四个女孩中的一个。

  

  《美丽的北京我的家》作者李亢美的婆婆年轻时抱着小美丽

  如今《美丽》中的小美丽又是什么样了呢?在《美丽的北京我的家》中,作者也寻访了婆婆的故人。养母海伦回国后,卜美丽一直生活在中国。她嫁给一名上海的工程师后随夫支援三线建设去了宁夏。她性格开朗,组织里强,曾在工厂的工会工作,如今已经去世了。

  

美丽与丈夫和两个儿子的合影

  在“美帝国主义是头号敌人”的年代里,对曾经有一个美国养母的身世,她讳莫如深。改革开放以后,她儿子才发现母亲的英语发音竟然相当标准。不过,直到李亢美写作《美丽的北京我的家》之前,她的儿子对《美丽》这本绘本,对画家托马斯都一无所知。

  

  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寻根之旅

  在我被《美丽》吸引着先读了绘本后读《美丽的北京我的家》时,终于对书名有了更深的体会,是啊,一个远道而来的美国画家,把创作巅峰时间留在北京这个第二故乡,他所热爱的这个城市,也是工业革命后、现代化之前很多人的精神家园。当我再次翻开《美丽》,并跟这本绘本的其他翻译版本比对时,我发现了绘本译者的良苦用心。

  有译本把故事中赶着骆驼进城卖东西的那位男性说成是小美丽的舅舅,实际上应该是小美丽的叔叔。没结婚的小叔子是跟哥嫂不分家同住一个大家庭不稀奇,但是已经结婚有孩子的妇女还跟自己的兄弟住在一起比较少见,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另外,有把书里小美丽的妈妈译成王夫人的,结合家境,还是本书附赠的绘本《美丽》翻译的王大娘更合适。

  

  叔叔给一家人讲城里见闻

  再比如,小美丽和三宇来到财神桥,桥下系着一个小铃铛,铃铛下面躺着个满脸皱纹的老道士,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枚铜钱打响铃铛,明年就会财源滚滚”。在《美丽的北京我的家》附赠的这本《美丽》中,美丽哭着说,“这是我最后一点压岁钱了。铃铛太小,我肯定打不中的。三宇,你帮我打吧。”字里行间透露出小美丽贪玩儿又善良的性格特征。三宇打中以后大声喊道“我要带阿果去买风筝。美丽,帮我看着画眉”。

  

  在另一个翻译版本中,则翻译为“美丽哀叹着说,‘这是我最后一枚压岁钱了,铃铛又那么小!我敢肯定我怎么也打不中。圣玉哥哥,你帮我扔好吗?’她把最后一枚铜钱给了圣玉。”圣玉打中铃铛以后,“高声地呼叫着,然后对美丽说:‘艾哥要跟着我去买一个风筝,我不在的时候帮我看好画眉鸟哦。’”圣玉就是三宇,艾哥就是小狗艾果,译名不统一是从英文回译成中文出现的,问题不大,寥寥几句,从前一个版本的翻译文本中,两个孩子的性格特征却一览无余,后一个版本显然没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类似的翻译细节还有很多。一个绘本好不好,画面和故事当然很重要,而绘本文字不多,似乎这样表达那样表达相差不大,实际上,对于正张开全部感官迎接世界的孩子来说,深入他毛孔的每一个字都化作相应的审美水平,让他得到不同程度的滋养。这也是即便一本绘本每页只有几个字,也会请有名的译者来翻译的原因。

  再一次合上《美丽》,翻开已经读过的《美丽的北京我的家》,托马斯的形象、小美丽的形象不停地轮番在我眼前闪过。我想问自己的是: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里,你有把它当成自己的家,用心地、真诚地去热爱它吗?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个小美丽,是否也已经释放出来了?

  《美丽的北京我的家》

  手绘老北京的故事,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世

  图

  好

  书

  公众号ID

  wpcbj1986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