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河南新闻广播、南阳新闻广播联手呈现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融媒体系列直播《为了美好生活》今天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asmr主播办卡在线观看,通过河南新闻广播、南阳新闻广播无线电波,以及南阳广播网、头条直播等平台全媒体播出——
11月30日17:15,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融媒体系列直播《为了美好生活——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直播开始。南阳新闻广播连线淅川台记者申琳了解详情。
主持人:河南新闻广播高慧 、南阳新闻广播少非
记者:今天下午,河南新闻广播《为了美好生活》第六期直播节目在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进行现场直播,淅川县县长杨红忠,河南福森集团中药材种植公司总经理周书平做客直播播间。直播围绕淅川县如何在保护水质的同时,让库区农民富起来;淅川川人民如何因地制宜,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等方面进行采访,展现了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淅川县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积极实施绿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探索水清民富绿色脱贫之路的历程。
淅川县人民政府县长杨红忠
河南福森集团中药材种植公司总经理周书平
据了解,《为了美好生活》是融媒体系列音视频直播节目,利用卫星移动直播车作为直播室,并通过河南广播APP、河南广播网、新闻广播微博微信同步音视频直播。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型直播车
《为了美好生活》融媒体直播文案
——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
[开篇]
[“为了美好生活”节目头]12秒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融媒体系列直播《为了美好生活》。
[音视频片花:“走进淅川”大片花]
软籽石榴鲜红似火,金银花生金吐银,农业转型升级富了百姓,保了水质。“像我们这老两口,又不出了门,在家里一年不也弄个三四万块钱,还有咱们这地钱,一亩地六百块钱,十五六亩地不也又弄些钱。”
探索水清民富绿色脱贫之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积极探索水清和民富‘双赢’模式,确保在2019年前实现15个贫困乡镇摘帽,122个贫困村出列,68000贫困人口脱贫的工作目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县如何在保护水质的同时,让库区农民富起来asmr主播办卡在线观看?淅川人民如何因地制宜,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既是核心水源地,又是受水区的河南,通水三年来有哪些显著变化?FM95.4、FM102.3、AM657,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融媒体系列直播《为了美好生活》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河南广播APP、河南广播网、新闻广播微博微信同步音视频直播!
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特别策划《为了美好生活》融媒体系列直播节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南阳淅川县。我是河南新闻广播主持人高慧。
男:我是南阳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常少非。
女:卫星直播车上,我们邀请到了淅川县县长杨红忠,福森集团中药材种植公司总经理周书平,欢迎!
(嘉宾分别跟听众、网友问好)
男:欢迎二位的到来!听众、网友可以锁定河南新闻广播FM954、FM1023、AM657,来收听关注我们的节目。同时,河南广播APP、河南广播网、河南新闻广播官方微博、微信也在同步音视频直播,您可以跟帖提问或者留言,与我们实时互动。
[第一部分]
[音视频片花]
这是一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商圣故里,楚国始都,八百里丹江纵贯全境,山明水秀,风光无限。
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工地上塔吊林立,田野里硕果累累;广场上人头攒动,繁荣和谐。
这是一块日新月异的土地。淅川儿女锐意改革,阔步前行,正精心描绘着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奋力书写着水清民富县强的壮美篇章。
河南新闻广播融媒体系列节目《为了美好生活》,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正在直播!欢迎您继续收听!
女: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集山区、库区和移民大县于一体,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到今年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已经三年了,淅川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呢?我们的记者进行了采访,一起来了解一下。
[录音]
在淅川县唐王桥村田地里,生长着大片金银花。村民陈志香,现在每天都到金银花基地里打理枝条。陈志香所在的王桥村,就在丹江口库区不远处,不仅有小支流汇入水库,中线干渠还穿村而过。2011年,村里的金银花基地成为北京市首批对口支援项目。陈志香说,现在金银花种植不施肥、不打药,剪下的枝条将在田间发酵成有机肥料,安置太阳能灭虫灯又避免了使用杀虫剂,再没有化肥农药威胁水源区水质。(录音)“像我们这老两口,又不出了门,在家里一年不也弄个三四万块钱,还有咱们这地钱,一亩地六百块钱,十五六亩地不也又弄些钱。”
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不仅保护了水质,还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今,村里的金银花基地规模达到了15000亩,吸纳了周边县市数万人前来务工,村民在家不用外出务工就能挣到钱。基地负责人韩建中:(录音)“从5月份一直采摘到10月份,5、6月份是它的主产区,每天都要一万人左右劳动力。一个人仅仅采摘这一项就可以得到七八千块钱,保证了我们金银花这个原料的需要,也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好处。”
淅川县马蹬镇也处在丹江口库区,近年来持续治理水土流失,打造造林绿化与水质保护、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环库区绿化示范工程,根据各地特点,在沿线两侧荒山培植经济林、采摘园。马蹬镇镇长周玉山说,如今当地的绿水青山不仅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还探索出了短、中、长线相结合的扶贫路子。(录音)“短线就是以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中线我们就是发展林果,软籽石榴、核桃和杏李为主的中线;长线,我们就是发展旅游业,我们农民可以一部分在景区里务工,一部分开办农家乐,我们这里农家乐大概有一百多家,过去我们马蹬镇人均收入大概才3000多元,现在已经达到6000多元。”
男: 中线工程通水后,如何在保护水质的同时,让库区农民富起来,成为淅川县委县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种上金银花,让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唐王桥金银花基地,是福森集团与九重镇唐王桥村合作发展的产业项目。常听当地老乡们说,“金银花里藏金银”,是个好东西。在我们直播室里的,还有福森中药材种植公司的总经理周书平。周总,在淅川种金银花好处是什么呢?
周书平:(大意)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治疗感冒效果特别好,老百姓我们把它笑称为“三花”。一个是我们说它是环保花,第二个我们说它是致富花,第三个我们说它是健康花。
它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非常明显 ,它是常年多年生的植物、保护环境的效果、保护水质的效果特别好;说它是致富花,由于它(金银花)品质优良、保证了我们公司双黄连注射液和口服液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为我们抢占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说它是健康花、效益花。
女:我们了解到,当地咱们农民种植金银花是由政府财政补助,福森集团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还会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具体来说,是怎么形成金银花种植、收购、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的?大家最关心的是,农户都能得到哪些实惠,周总?
周书平:(大意)2010年河南福森药业集团万亩金银花基地在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开始建设,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小小的金银花暨保了生态,又富了农民的腰包。
河南福森药业集团唐王桥金银花基地建设七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前淅川县集中连片种植金银花已达3万亩,年形成产值3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以上。
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节目直播的同时啊,河南新闻广播的记者正在金银花种植基地里,跟老乡学习给金银花剪枝。我们马上连线他,看看那里的情况吧。
[视频连线]
连线记者:此刻我正在全国最大的金银花基地里。。。。。
你正在干什么?(给金银花剪枝哩。)记者:老乡你一年有多少收入?答:一年拿个两三万块钱,以前一年就能挣几千块钱,金银花一种就脱贫了,5月6月采花,我家的土地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我也承包获得了土地的管理权,每亩拿到433元的管理费,我还能到地里摘花、剪枝、打零工,收入还挺不错的。
女:其实,说起来,淅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122个贫困村、6.8万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十分之一。我知道,淅川县也是立足基本县情和产业基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金银花、软籽石榴等确立为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的措施,来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杨县长,具体咱们是怎么做的?
杨红忠:(大意)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难在产业。淅川县实行平原丘陵区、库区、山区三区联动规模化发展,短中长三线产业项目相结合,由龙头企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保护水质与脱贫攻坚双赢。
短线重点发展食用菌、蔬菜、光伏产业等短平快项目,确保当期脱贫。2016年以来,淅川县光伏产业投资4.4亿元,带动94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发展食用菌3000万袋、蔬菜5000亩、中药材1万亩,带动1.2万名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元。
中线重点发展以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果,套种油用牡丹、花生等林下作物,巩固脱贫成果。2016年以来,已发展经济林果2.6万余亩,带动35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近万元。
长线抓旅游,保证持续增收奔小康。借势争取十淅高速过境和环库公路两个重大项目,打破交通瓶颈,打造沿丹江口水库“一小时”旅游圈,为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2016年以来,已建成旅游扶贫重点村3个、农旅示范园5个、星级农家乐15家,带动5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男:河南新闻广播《为了美好生活》融媒体系列直播节目“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正在直播,欢迎大家登录河南广播网,或者关注“河南广播”APP、“河南新闻广播”实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参与节目互动。来刷新我们的微信平台,听听大家说了什么:
[微信]
我很喜欢喝金银花茶,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很有效果。
金银花,金银花,这个名字起的好,真的可以生金吐银啊。
前不久才跟朋友去了丹江大观苑,风景是真好!!还吃了不少丹江的特产,真的是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女:听这些朋友的话,也算是咱们的金银花、咱们淅川的粉丝儿了~~听众朋友,观众朋友,您正在收听收看的是河南新闻广播《为了美好生活》融媒体系列直播节目“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节目进行中,您可以登录河南广播网,或者关注“河南广播”APP、“河南新闻广播”实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参与节目互动。
[第二部分]
[音视频片花]
这是一块饱经沧桑的土地,这里集山区、库区、移民安置区于一体,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着一次次水逼人退、水涨人迁,是全国水利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这是一块生机勃勃的土地,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软籽石榴鲜红似火,金银花生金吐银,一排排扶贫搬迁安置房鳞次栉比,库区百姓安居乐业;
这是一块充满温情的土地,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里干群一心,忠诚担当,砥砺前行,在贫瘠的秦巴山片区,用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凯歌。
河南新闻广播融媒体系列节目《为了美好生活》,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正在直播!欢迎您继续收听!
女:说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家都知道渠首就在淅川县丹阳村,这里被誉为“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丹江碧水从淅川县陶岔渠首沿渠一路北上,流入千家万户,缓解了北方干渴。通过记者前期制作的录音,我们来了解一下。
[录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引水,沿途北上,自流到北京团城湖。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1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2002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历时10多年建设,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渠首设在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成为向京津冀送水的“水龙头”。为了这项工程,我省先后有两批移民,合计36.7万人搬离故土家园。省移民办移民规划计划处调研员朱明献:(出录音)“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共涉及淹没影响、实际搬迁安置移民是16.2万人,丹江口库区初期工程移民涉及到20.2万人,在1958年启动,到1978年完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陶岔渠首出发、从沙河身上飞跃而过、从黄河身下穿洞而出,干渠全长1277公里,抵达北京团城湖,并开辟支线抵达天津。其间经历了多项世界级工程之最,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项目----穿黄工程就是其一。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优良,我省积极关停并转污染企业逾1000多家。目前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饮用水标准,满足调水要求。
站在南水北调陶岔渠首,看着一渠清水蜿蜒北上,每年将有95亿立方米的丹江水自此流向北方,其中我省受水37.7亿立方米,将为我省沿线的11个省辖市、34个县(市),再添一条“饮水保障线”。
男:一江清水直送北京,老乡们的生活也变了。淅川县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要求,制订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引导南水北调水源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县城、集镇和中心村集中搬迁安置。通过记者实地的采访报道,我们来了解一下。
[录音]
(记者)我现在是在淅川县滔河乡的陈家洼村,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并且土地十分的贫瘠,当地百姓的饮水全靠收集雨水。而在淅川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就居住在这样的深山区、石山区和库区。
陈家洼村的陈海涛家有6亩地,可山上只产石头不产粮,过去夫妇俩起早贪黑地劳作还仅仅是满足温饱,连吃水也成问题。陈海涛说:(录音)“都是屋檐水、那是个过滤池,水从这个地方接根管子,水渗到水井里,就是靠这哩。”
现在,这些都已成为历史。2015年,按照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策,陈海涛所在的滔河乡从居住在深山区、生态脆弱区的群众中审核确定了包括陈海涛在内的545户2316人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把他们搬迁到了20多里外的新集镇集中安置点。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扶贫搬迁标准,陈海涛家分到了15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陈海涛的母亲栗法英说:(录音)“可满意哩很,叫我高兴的很哟。”陈海涛说:(录音)“水解决了,走路也平坦了,学生娃上学也近,就业也方便、也近,挺好的。”
搬了新家,陈海涛还找到了工作,就业就在新家500米处的淅川县食用菌产业孵化园。孵化园与易地搬迁同步建设,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库区绿色产业,确保搬迁群众有活干、有钱挣。陈海涛说:(录音)“一个月我两个人收益就是将近、不到5000块钱。”
陈海涛夫妇又利用政府对贫困户的小额贴息贷款3万元承包了一个菌棚,与公司合作种植。(录音)“这5000多袋就到12月底可以见利润了,平均下来就是10000多块钱,我们彻底算是脱贫了。”
男:不仅要“脱贫”,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乡们真正的富起来。杨县长,我了解的情况,其实在淅川,十三五期间,像陈海涛这样的易地搬迁对象将有2.5万人。我们具体怎么做,来把任务完成好?老乡们怎么才能真正的富起来呢?
杨红忠:(大意)2016年,我们安排了6100人,这6100人当中有3100人进城安置,2600人分乡镇在5个基本点进行安置;他们搬迁到新的地方以后,既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增加他的收入,种植一些比如说软籽石榴呀,薄壳核桃等这些经济作物,再一个可以让他们从事到一些护林员、和护水员的队伍中来。
发展生态经济,让山区的群众拓展了收益空间。乡亲们通过地租收益、打工收入、入股分红等,获得了财产性、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层层绿色带来效益的同时,也组成了库区的生态屏障。
女:在决胜脱贫攻坚中,淅川县是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重要抓手,以县内搬迁方式,宣传动员鼓励山区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多渠道保障搬迁户创业就业,实现脱贫。刚您也说了,淅川县三分之一的贫困群众分布在库区、深山区,我看资料里显示,需要易地搬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5092户19689人。这个量可不小!杨县长,怎么来激发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的积极性?
杨红忠:(大意)我们始终是以“稳得住、可致富”为目标,以“四个靠近”为布局,也就是安置点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抓脱贫产业配套、实用技能培训、增收渠道拓宽,确保贫困户迁得出、有收入、能脱贫、快致富。
我们确保,每个集中安置点都有一套产业发展措施。县城光明、向阳2个集中安置点毗邻产业聚集区,目前,已安排300多名贫困群众进企业务工,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乡镇安置点结合实际规划,建成香菇、软籽石榴、中药材等生态基地11个,仅毛堂、滔河和老城3个靠近集镇的食用菌基地,就带动1301户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我们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有就业门路。县里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结合“百村万人”技能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万人;对于进城安置人口,结合企业用工需求,依托南阳信息工程学校、县就业培训中心等平台,进行订单化、合同化培训,累计培训搬迁群众400多人。对于镇村集中安置人口,结合发展较多的食用菌发展产业,邀请南阳农校派员培训,已培训6500多人。同时,设立护林员、护水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2000多个,优先安置搬迁贫困户就业。
目前,淅川县2016年规划的8个安置点如期竣工,计划搬迁的6297名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入住;2017年规划建设的23个新建集中安置点,12月底工程建设可全面完成。7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专项稽查组对淅川县易地搬迁整改成效予以肯定。
女:致富、过上好日子,是每个人的愿望。我记得在节目的上一节,杨县长说到“长线抓旅游,保证持续增收奔小康”,提到要“打造沿丹江口水库‘一小时’旅游圈”。在福森集团丹江大观苑,靠近水源的村民们现在都开起农家乐,当“渔民”来带动增收。导播告诉我们,我们河南台的记者朱圣宇这时候正在一个农家乐的老乡家里,来连线他,咱们看看“旧渔民的新生活”是啥样儿。
[视频连线]
农家乐老板张小伟:过去渔民打鱼辛苦,还很危险,风吹日晒,有时还要深夜打鱼,湖上水况复杂,经常有人出现落水死亡事故。“不过现在好了,过去打鱼是我们传统的生存方式,现在成了一种回忆,一项带游客体验的项目。欢迎大家都来我们这儿玩儿!”
男:老板说了“希望大家都来玩儿、多来玩儿”。不知道听了我们节目去的朋友,是不是有特殊的优惠啊~~~河南新闻广播《为了美好生活》融媒体系列直播节目“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正在直播,欢迎大家登录河南广播网,或者关注“河南广播”APP、“河南新闻广播”实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参与节目互动。继续刷新我们的互动平台,还是微信,听听大家说了什么:
[微信]
搬迁移民很不容易,让移民生活更加幸福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为这样的做法点赞!
女:“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咱们的脱贫攻坚任务才能顺利完成,老乡们才能安稳、称心。听众朋友,观众朋友,您正在收听收看的是河南新闻广播《为了美好生活》融媒体系列直播节目“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节目进行中,您可以登录河南广播网,或者关注“河南广播”APP、“河南新闻广播”实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参与节目互动。
[第三部分]
[音视频片花]
一批批干部积极奔赴精准扶贫主战场,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开花,一户户人家脱贫致富,渠首大地正唱响一首首“精准扶贫”进行曲,展现出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
河南新闻广播融媒体系列节目《为了美好生活》,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正在直播!欢迎您继续收听!
女:再过几天,在2017年的12月12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迎来通水三周年。三年来,我省持续加强污染源整治,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探索生态转型发展的新运作模式,实现了北调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最新的情况,我们通过河南台记者的报道来了解一下:
[录音]
我省划定了1595平方公里的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3054平方公里的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为保一库清水,我省先后关停并转涉污企业1000多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新型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在汇水区县市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整体委托的模式交付企业运营;构建生态屏障,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南阳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齐声波:(出录音)“加大常态化管理,从村民小组开始都建立有巡查队伍,全市总共有8200多人的巡查队伍,坚持日常的巡查和定期的会商相结合。我们还跟运行管理单位建立些沟通信息共享制度,定期地进行会商,信息沟通。”
这场持续多年的“生态转型战”效果持续显现,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监测科负责人介绍,通水以来每月都会对库区及汇入河流断面等20个点位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显示,丹江水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多项指标达到Ⅰ类或逐渐接近Ⅰ类标准。(出录音)“项目常规的项目的话是二十四项;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库区的点位进行109项检测因子。水质的状况就是长期维持在二类及以上标准,就是饮用水源地的标准。”
男:不仅满足大家的饮水需求,今年秋季以来,丹江口上游降水丰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具备了向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大量生态补水的条件。我省向南水北调管理方申请生态调水,全省多地因此受益,逐渐变得水多、景美。来听河南台记者朱圣宇的报道:
[录音]
记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贾峪河退水闸看到,清澈的丹江水通过贾峪河流入西流湖,喝足了的西流湖湖面进一步扩大,不少居民来公园游玩。(录音)“水流更加清澈了,好多以前我们没有见过的鸟类也飞过来了。”
不仅是郑州,我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南阳、平顶山、许昌、焦作、鹤壁、安阳等地,都进行了生态补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流经城区的焦作,这次也通过补水,向市区的龙源湖、新河、大沙河生态补水180万立方米。焦作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刘少民:(出录音)“要让全市人民喝上优质的丹江水,还要让全市人民观赏到南水北调水文化为主题的水生态景观。”
今年9月以来,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地区来水量充足,水位一度攀升至167米高程,相比去年同期多蓄水107亿立方米。省南水北调办建设管理处处长单松波介绍,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办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申请对我省进行生态补水,以缓解河道、水库缺水现状,实现南北互济。(录音)“这次我们利用丹江口秋汛丰富的水量,使洪水资源化,通过13个退水闸,从9月29日开始,向河南一些城市和河湖水库进行补水,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
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南阳、平顶山等市13条河湖、水库、湿地开展生态补水,全省生态补水总量达到2.95亿立方米。
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想必杨县长您是深有感触的,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淅川县接下来会有什么举措呢?
杨红忠:(大意)后移民时代,淅川县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惠民生、保水质护运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
男: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部署,明确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周书平周总,咱们福森集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最后了、咱来说点儿实惠的。
男:节目快结束了,我们来最后刷新一下互动平台上网友的留言:
[微信]
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助淅川,介绍更多的企业到淅川来投资,来帮助扶贫。
喝到了甘甜的丹江水,衷心的希望淅川的老乡们早日脱贫奔小康!
来源:南阳新闻广播